您现在位置:首页>> 之友社动态>>文章内容

关于建设国家级“沪港台青年科创中心”的建议

2015-07-05 来源:上海政协之友社

    听了杨雄市长所作的市政府上半年工作报告,总体感觉上海的工作符合中央“四个全面”的战略布局,体现了“三严三实”的要求,自贸区建设从制度创新领衔,保持先发优势;经济发展态势,在转型中企稳向好,生成后发效应;社会治理破题前行,成效日益显现,民生改善,尤其是“养老”服务,成为政府关注重点,不仅给银发族带来福音,而且还舒缓了城市家庭的烦恼;上海聚焦“科技中心”,可以是“头脑风暴”,原先的“四个中心”如同人体四肢,唯有“科创中心”是“灵魂核心”,覆盖制造业和服务业,能引领驱动和创新上的支柱产业。但上海的“科创中心”尚未形成集聚板块,离习总书记要求的“具有全球影响力”相距甚远,现政府准备在张江筹建国家科学中心,不妨提一个建议“建设国家级的沪港澳台青年科创中心”,主要是打造一个创业与创新相结合的平台,形成高端科创与平面科创二个层面互为补充,浦东与浦西“东西联动”的上海科创中心的新格局。

    随着上海港口的区位调整,未来三年,上海的老货运码头,宝山的“张华浜码头”,即上港九区、十区将整体搬迁,大约2.8平方公里,这是“天时、地理、人和”眷顾上海的难得机遇。一是天时,呼应中央提出的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;呼应上海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——科创中心。二是地理,此乃沿江圣地,紧临地铁三号线,现有二条越江隧道以及在建的“沪通铁路”与浦东相连,与张江东西呼应又紧靠新江湾城,上港九、十两区,搬迁成本相对较低,开发项目的含金量都较高,另外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,就是电力资源充沛,大家知道“科创中心”能耗很高,金山、上钢一厂、三厂将来还会有五厂搬迁,原来的电能足以满足这个超大型项目的需要,同时将近10多平方公里的厂区可以作为科技创新孵化,转化以及新型产业延伸的“腹地”,在上海恐怕绝无仅有。三是人和,杨浦区已在其东西建成了“湾谷”,正好衔接江湾近高境处建成全军院士楼群,全军上百位院士将入驻于此,由于院士一般年事已高,他们的“工作室”最好在邻近处,免受每年劳顿,是难得的人才财富,还有杨浦区号称“大学城”,著名学府相对集中,宝山还有上海大学,大数据、云计算“欧治云商平台”形成中央智力区,这些都是构成区域协调创新的智力支撑,宝山区若能与杨浦区合作共赢,联手港澳台开辟一个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天地,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“中国硅谷”。

    为什么又是“沪港澳台”青年呢?母容置疑,青年是科创的主体,是最活跃的“创客”,年轻化是科创中心的“三要素”之一(市场化、国际化、年轻化),沪港澳台又是中华民族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,当然还有政治上的考量,民族复兴大业要包容,同根同生的同胞之谊,你想想港澳台就那么个“弹丸之地”,无论是“太阳花运动”还是“占中运动”不全大学生卷裹其中,为什么?除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挑唆外,深层次的问题是青年没有发展余地,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,看不到希望,失望之人是会失去理智的,你说千道万国家的“归属感”,还不如创造一个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,一个科创、创智的天地,或许有人会说,为什么不是深圳和珠海呢,道理很简单,这就是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名人大家,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、周信芳、马连良等唯有在上海才能唱红的理由,因此,上海要有这个气魄,要畅开胸怀,让各地青年精英在这里才智涌流。

    将来的模式。我们不妨借鉴上海世博会的经验,可以设“A、B、C、D”四个片区,每个地区负责开发一片,各自以著名大学作后盾,最后科技成果就可以在此交流,交融,取长补短,融会贯通,形成“平台效应”,还可以参照松江大学城,公共设施由政府统一投资,建立“公共实验室”,在共享空间里,可以搞一些人才公寓,教育、卫生、商业、文化体育项目,全方位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,形成一个科创中心极度便捷的创业、创新快乐的小社会,有别于张江,又与张江互补,还可以超越张江,因为张江已成定局,难以调整,甚至比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更具导向性,前沿性。当然这里应该是一个绿色低碳,循坏经济的示范小区,以及社会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的中介服务体系,有一个全新的顶层设计,管理创新体系和机制创新,人才政策创新,争取国家发改委、科技部、教育部、台办、港澳办还包括团中央、全国青联、学联等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,形成国家战略,拟由国务院经济开发中心领衔,上海市政府搭台,金山、杨浦区参与,联手港澳台地区,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,成为聚焦和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和载体,成为全球前沿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。

    康大华

来源网址:

新黄浦 浦东 静安 徐汇 长宁
闸北 普陀 杨浦 虹口 闵行
宝山 嘉定 松江 奉贤 金山
青浦 崇明